你喜歡以小博大嗎?很多剛學習投資的年輕朋友,最喜歡的就是以小博大,你呢?喜歡嗎?
(圖片來源:網路)
我必須坦承的跟各位說,我過去也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很享受以小博大的快感,尤其利用選擇權買方,常常有一次賺3倍、5倍、10倍、50倍、甚至更多倍的機會,在這段以小博大的期間裡,像是陷入了很大的賭局一樣,賭輸了,總覺得沒有關係,下次只要大賺,一定能夠賭贏回來,那麼投資朋友們猜猜看,最後我這樣的交易方式,到底有沒有賺錢?
沒有!我不但沒有賺到錢,更賠了很多的本金。
沒錯,我沒有賺到錢,而且賠了很多的錢,我這麼說,並不是代表以小博大一定沒辦法賺到錢,而是如果心態不正確,最好不要想要以小博大,或者是一夜致富,就算你很幸運地對了一次,你賺到的錢也不一定留得住。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以小博大是把人類貪婪的心給極度放大!當能夠賺好幾倍的機會,任誰都會心動,但是投資人往往都不知道,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外面這麼多人打廣告,總是打著以小博大能賺大錢,但被吸引進場的小散戶往往都是輸光光。
簡單舉個例,一位每次都梭哈的玩家,第一次交易贏了,10萬本金賺了5倍變成50萬、第二次交易又把50萬本金給放進去,又賺了5倍變成250萬,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第三次想著250萬能變成1250萬時,卻把250萬都給賠光光,當輸了這些錢,會覺得很懊惱,認為自己其實可以贏的,跑去借錢,沒想到運氣就到此為止,一路越輸越多,最後不但本金都輸光了,連借來的錢也還不出來。
你可以看到台灣市面上有很多以小博大的名師,但世界上有名氣的理財達人,卻很少是以小博大賺來的,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阿,當您真的擁有很多的錢需要理財,例如1億、10億,你絕不可能把這麼多的錢全拿去投資高風險商品,頂多抽出幾千萬就很了不起了,所以由富人的理財觀點來看,以小博大是很難大賺錢的,而小資族卻常常喜歡以小博大,所以很難真正致富。
那以小博大就沒辦法賺到錢嗎?要如何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呢?以下分享我自己的投資觀點:
1.先學記帳
首先來談談,要用什麼錢來投資。
我覺得投資的第一步,應該是記帳,絕大多數我認識的年輕朋友,都不曾記帳,而且每個月幾乎都是月光族,那麼要用什麼錢來投資?用貸款借來的錢來投資。
光是用貸款借來的錢投資,交易心態就不太健康了,因為借來的錢,終究要還,投資就會很有壓力,一有壓力,就容易錯殺股票。
一個很會投資的人,我認為都應先學記帳,把自己的資產財務狀況及每個月的支出情形了解清楚,才能知道自己每月、每年能夠留下多少資金出來投資,這樣在輸光都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投資才會比較容易賺錢。
2.風險控管
接下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風險控管。
我不太鼓勵投資朋友們梭哈,尤其是剛學投資的新手,而高獲利必定伴隨著高風險,越是高風險的交易商品,就越應量力而為,風險永遠要擺第一,您在投資任何一個商品的時候,都應試著想想,最大風險在哪裡,這些錢賠掉了,會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如果會,就應該減碼、或者分散風險。
以小博大,並不是沒辦法賺到錢,而是通常用這種投資方法,絕對不是用梭哈的方式,最多只能用本金的5%~10%就算很多了,永遠讓自己有一條後路,是投資能夠長久的不二法門,切勿想要一夜致富,用梭哈的方式投資,往往結果都是不盡人意。
3.交易有根據
我常常看很多投資朋友,交易都是沒有根據的,很多市面上給你看的案例,往往都是只報好不報壞,如果要以技術面來做投資,也應掌握很長的歷史回測數據,而不是有成功案例就想仿照,連數據統計都沒有做就下去嘗試,後果往往慘不忍睹;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層面,就是總經與基本面,如果沒有對股票的基本概念,就跑去逆勢而為,往往都會成為凹單一族、或者大戶的抬轎者;而籌碼,更是交易能夠獲利的不二法門,所有的交易商品,大戶籌碼都能決定一切,如果您沒有回測、基本面或籌碼面的交易依據,我認為獲利很大部分都是運氣不錯,無法長久。
結論:最後,來做個小結,我不認為以小博大能夠錢滾錢,以小博大只適合小賭怡情,畢竟要以小博大的時機相當少,要錢滾錢,不太可能用以小博大的方式達成;而想要長期致富、記帳、風險控管、交易有根據,是獲利的不二法門,千萬別被外面的廣告吸引去借款梭哈,擁有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獲利才能長長久久。
敝人以為投資判斷錯誤的原因應是未用「單位風險報酬率」事先加以過濾的緣故,現今是電腦時代,難道一切不應先加以數據化後再判斷嗎?換言之無論是高風險高報酬或低風險高報酬任何投資組合,都應用「單位風險報酬率」(rate of risk return on investment)來驗證,所謂「單位風險報酬率」即將報酬率除以標準差;衡量投資人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可以得多少的報酬;標準差即指價格變動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例如:在某段期間內,甲基金的報酬率為三0%,標準差為一五%;乙基金的報酬率為二五%,標準差為一0%(即甲基金報酬優於乙基金,但風險也大於乙),則甲、乙基金的「單位風險報酬率」分別為二與二點五。換言之,經過風險因素(標準差)調整之後,乙基金的表現反而優於甲基金。
這在理論上是沒錯的,不過這會比較適合用於基金,因為對投資來說,每一次的歷史報酬率與標準差都會與未來不相等,基金是因為波動比較小,所以比較適用。
例如:每次的選擇權履約價位及價格都不同,有時候是大戶及市場製造出來的陷阱,有時候明明交易期限還有相同的天數,但是價位卻不同,很難真的用電腦去評估風險及標準差,而股票的歷史報酬率要與未來相當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數據找得到容易獲利的方法,但卻很難評估報酬率與標準差,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風險越高的商品,資金比例縮減,風險低的商品資金可以放大,關鍵還是在於大戶及市場,大戶可以製造任何的技術線,目的在於把散戶給逼出場。
商業周刊有一篇文章分析散戶的心理,供參考。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8715&type=Blog
[十幾年來,到處參加投資講座,還是沒房沒車沒存款…頭腦跟昆蟲一樣單純,才會相信一夜致富]
謝謝福哥的分享,沒錯,很多說明會,最後都會讓人陷入更深的泥沼,產品包裝的很華麗,但進去後卻發現根本都是一大堆錯誤的觀念,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