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巴菲特投資概念●1.投資與投機

We think the very term “value investing” is redundant.  What is “investing” if it is not the act of seeking value at least sufficient to justify the amount paid?  Consciously paying more for a stock than its calculated value – in the hope that it can soon be sold for a still-higher price – should be labeled speculation (which is neither illegal, immoral nor – in our view – financially fattening).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92.

巴菲特:

我們認為「價值投資」這特有的名詞是多餘的。如果不是找尋價值的行動,並至少充分證明付出的金額是合理的,那麼什麼才是「投資」?持續對股票付出高於其計算的價值─希望能很快的再用更高的價格賣出─應該被稱為投機 (它並不違法、不違反道德,在我們的看法也非財務灌水)。

筆記:

傑西.李佛摩與巴菲特最大的差異,在於李佛摩較具備的是賭博(投機)的特性,而巴菲特則著重於企業價值,因此,單純賺取短時間內的價差,就要學習李佛摩的操作方法,而這從歷史回測也可以證明,李佛摩的操作方法是會獲利的,最主要在於他的操作方法,剛好順著人性的貪婪操作,追高殺低即是李佛摩最擅長的操作手法;但這樣的操作方法,只能賺短利,卻無法長期穩定的持有股票,這就是所謂的投機。

而在1934年,班杰明葛拉漢與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第一版中,他們就對投資和投機做了以下定義:「投資操作是根據徹底的分析,保證本金的安全性與適當的報酬;凡是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巴菲特承襲葛拉漢的概念,認為「投資」就是找尋企業的「價值」與該企業在市場中少數股權的「價格」之間的差異,並且利用這之間的差異來投資,所以「價值投資」這名詞是多餘的。巴菲特並不在意股票是在星期一或是星期四買進,或是一月份還是七月份買進,不關心今年是否是大選年,也不探討貝它值(Beta)、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或證券報酬的共變異數(Covariance in Returns)。巴菲特只在乎兩項變數:價格與價值。

講白話一點,投機即是跟著市場追高殺低,並不認真的去評估股票的價值(短線操作、技術面操作);而投資則是將個股相關產業,及未來可能獲得的合理報酬計算進去,並用合理的價格進行買進(中長線操作、基本面操作)。

Whether appropriate or not, the term “value investing” is widely used.  Typically, it connotes the purchase of stocks having attributes such as a low ratio of price to book value, a low price-earnings ratio, or a high dividend yield.  Unfortunately, such characteristics, even if they appear in combination, are far from determinative as to whether an investor is indeed buying something for what it is worth and is therefore truly opera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obtaining value in his investments.  Correspondingly, opposite characteristics – a high ratio of price to book value, a high price-earnings ratio, and a low dividend yield – are in no way inconsistent with a “value” purchase.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92.

巴菲特:

不管適不適當,「價值投資」這個名詞被廣泛使用。典型地,它意味著買進的股票有低股價淨值比、低本益比或是高股利收益的屬性。很不幸的,這些特點就算是合併出現,關於投資人在他的投資中是否確實買到物有所值的東西,並且他也因此如實地以取得價值的原則在操作,也完全不是決定的事物。相應地,相反的屬性─高股價淨值比、高本益比以及低股利收益的─也絕非是和「價值」買進不一致。

筆記:

巴菲特曾說:「我是85%的葛拉漢和15%的費雪。」,而葛拉漢與費雪的選股邏輯,正好解釋了這段話的含意。

低股價淨值比、低本益比以及高股利收益,是葛拉漢選股中的幾項準則,意即葛拉漢藉此去尋找投資標的,但符合這些條件的公司是否真的有「價值」呢?巴菲特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就以上的條件來選股,準確地來說,選到的應該是低「價格」的公司,而是否真有「價值」,則還不能確定,也因此,葛拉漢對於這些低價值得股票,必須進行分散投資。

利用費雪的選股哲學,很可能會選到高股價淨值比、高本益比以及低股利收益的公司,表面上看起來,費雪選到了高「價格」的公司,但是付出的「價格」是否真的比「價值」還高?也還是不能確定。

很明顯的,葛拉漢與費雪的操作方法並不相同,葛拉漢投資的股票雖然具有低股價淨值比、低本益比以及高股利收益的特性,但這樣的公司也許是安全的公司,卻常都是產業處於低迷的公司;而費雪則是看準未來會有成長的公司進行投資,不會刻意去判斷股價是否處於低檔,而是看準產業趨勢會持續成長進行買進;因此,先用葛拉漢的方法篩選安全的公司,再從其中挑選具有未來成長爆發力的公司,就是巴菲特的選股方法。

你也想成為財報達人嗎?=>

在〈淺談巴菲特投資概念●1.投資與投機〉中有 2 則留言

  1. 感謝團長文章分享,我認為最難的是價值的判斷,這結果論、一個人的眼光獨到,似乎很難複製

    1. G股團團長

      這是需要訓練的,基本面選股是最困難的,需要長時間的閱讀,看懂財報,並了解產業趨勢,這至少要磨練1年以上,趁年輕把他學會,才能越早獲得財富自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